楼市全扫描 深圳二手房交易遇冷中介日子难熬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1-08-05 09:24:00
来源:深圳报业集团
[提要]业内人士认为,二手房按评估征税实行不到1个月,很难以短期的行情来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势。预计买方会观望2~3个月,这段时间内市场会逐渐消化新政的影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现场人流如潮 深圳周边城市楼盘抢客
深圳二手房按评估价征税的新政实施后,市场观望气氛骤然加剧。深圳规划国土委的公开数据显示,从按评估价征税新政正式实施的7月11日开始,二手房成交量骤降,每周成交量仅200多套;而此前,深圳二手房每周成交量通常在千套以上。
新征税政策主要针对在二手房市场中长期盛行的“阴阳合同”,“阴合同”显示买卖双方真实的成交价格,而“阳合同”则根据使用需要有所不同,一种是虚高的房价合同交给银行,以申请更多按揭贷款;另一种是填低房价的合同交给房地产交易过户,以便少交税。
7月11日深圳开始对二手房按评估征税,尽管核定价格普遍低于房屋市场价格,但按核定价格征税,二手房交易成本仍大幅上升。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走访多家中介公司发现,当前二手房实际成交缩水近90%,不少中介公司业绩惨淡。
中原地产的一名置业顾问向记者表示,受新征税政策的影响,许多置业者选择观望。按照深圳二手房市场以前的惯例,卖方会将交易中新增加的税费转移给买家,但在如今的市场状况下,如此一笔税费负担很难向买家转嫁。目前,深圳关内一套房子的市价动辄三四百万元,即使核定价格只有市价的6成,所交税费也较过去提高了差不多1倍。
业内人士认为,二手房按评估征税实行不到1个月,很难以短期的行情来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势。预计买方会观望2~3个月,这段时间内市场会逐渐消化新政的影响。
尽管二手房成交量锐减,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业主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也就是说,如果买家不同意将卖方增加的税费转移,业主就不卖房。当前,二手房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世联地产的研究报道显示,上周深圳二手房成交均价为20678元/平方米。
世华地产销售人员表示,限购令以及利率上涨推动了房租上涨,深圳关内地区由于新盘,今年房租已经历了两轮上涨,去年福田区一套3000元/月的两居房,今年租金普遍涨了10%~20%,所以业主即使不卖房,租金也是不菲的收入。租赁市场的繁荣让不少精明的保安做起了“中介”,抢起了中介公司的生意。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租客通过小区保安找房子。某小区保安告诉记者,他们对小区内搬进搬出的住户很清楚,所以可以帮人找房子,如果通过中介找房子,通常要付一个月房租的一半做中介费,但通过他们只需要几百块钱。
在艰难的市道下,深圳的不少地产中介为了保证业绩,其业务重心开始发生转移。上述中原地产置业顾问表示,近期龙岗、龙华、宝安等区的限价楼盘销售情况良好,此外,今年下半年深圳将有50多个新项目入市,房源比较充裕,开发商也推出了打折促销活动,不少原打算购买二手房的置业者转向一手房市场,中介公司的业务重心也转向了代理新房。
世联地产分析师海斌表示,其实也有一些中介公司早在这一轮宏观调控开始时就转移业务重心了,比如代理东莞、惠州的商铺,实现一手房代理与二手房代理联动等。
链接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数据显示,7月深圳成交二手住宅5037套,环比猛降44.6%。
●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布的数据,近3周,深圳二手住房成交过户量分别为214套、207套和241套,而新政实施前一周成交量多达3724套。近3周成交量相加只及其零头,周均成交量跌幅达到94%。
●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自去年10月以来连涨8个月之久的深圳二手房价格终结了上涨步伐,环比出现10.2个百分点的跌幅。据中原地产对全市188个楼盘成交价格的跟踪监测,7月份,上述楼盘成交均价止涨回落。在188个样本楼盘中,7月有成交的楼盘仅58个,成交的楼盘占比只有31%,大部分楼盘出现零成交。
金九银十或迎加严版限购令 后楼市看四大猜想
调控重压正触发楼市“价格战”
业绩 利润大幅下滑资金再度告急
中报数据显示,在目前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净利润下滑和资金链的进一步紧绷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而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趋势将在今年下半年得到进一步强化。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两市已共计有1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从净利润指标来看,上述1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6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微增1.22%。16家上市公司中,包括陆家嘴、嘉凯城、渝开发等8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且除陆家嘴外,其余7家企业的净利润下滑幅度均超过了30%,嘉凯城净利润下滑幅度甚至达到了98.39%。除此之外,上述16家企业中,包括ST兴业、绿景控股、丰华股份和*ST合臣四家上市公司还出现了亏损。
从单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上述16家上市公司中,有高达10家二季度出现了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形,占比高达62.5%。其中,中汇医药、滨江集团和ST兴业的净利润下滑幅度分别达到了199.48%、176.27%和137.74%。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房企业绩也并不乐观。“一旦占据目前市场主体的二三线城市限购,下半年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可能出现明显的下调。预计下调幅度可能超过2成。如果全面执行下半年的销售面积很可能低于4亿平方米。而库存积压将明显上涨。”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半年上市企业业绩可能更差。”
而从资金的状况来看,中报披露的数据显示,上述1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正在进一步收紧。WIND统计数据显示,16家房企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52.27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则是-49.14亿元。16家房企中,有8家出现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滑的情形,其中卧龙地产的下滑幅度达到了45.73%、莱茵置业和深物业A的下滑幅度则分别达到了709.81%和998.02%。
张大伟表示,在限购影响销售收入、商业信贷收紧开发贷等系列调控措施打击下,7月来,房地产信托也明显受到控制,在多重压力下,房企的资金链进一步绷紧。“近各家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都有恶化的迹象,如果下半年市场调控持续,甚至出现性的限购蔓延,预计部分中等上市公司很可能开始明显的促销行为。”
银河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潘玮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半年龙头房企的销售依然不错,但对于今年下半年来说,资金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贷紧缩在短期内很难得到缓解。”她说。
对策 标杆房企率先促销
今年以来的楼市调控已持续半年之久,受资金压力影响,标杆房企纷纷带头开始“以价换量”。中原行业监测数据显示,近日,万科、碧桂园、龙湖等开发商纷纷高调宣布对新开楼盘进行促销。中原地产认为,在这一轮房企的试探性见效之后,未来预计将有更多的楼盘低价推出。
这种预判可以从下面一组数据中得到佐证,根据亚豪机构数据统计显示,8月份北京市场将有26个项目入市,其中以金科、纳帕澜郡、海怡庄园等为代表的纯新盘共计13个,目前有5个项目定价尚未公布。在已公布价格的纯新盘项目中,除城区的纯新盘定价相对坚挺外,位于昌平、房山等普通住宅项目的定价,一般比同地段在售项目每平方米的单价低2、3千元。
在房价松动的同时,市场销售状况并不景气。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各限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减少了29.3%,限购范围内的二线城市也减少了23.3%。
另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北京21个开盘项目的平均销售率仅为13.3%,创年内新低。21个开盘项目中,有10个项目在7月开盘当月成交套数低于10套,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了零成交。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分析说,楼市调控政策未有任何松动迹象,北京长期限购的传言使得供需双方对楼市的预期发生新的变化,新一轮的拉锯战将开始。7月开发商又开始多用纯新盘试探市场,10个纯新盘项目占据了全部入市项目的57.1%,但与前几个月不同,7月纯新盘的入市也未能撬动更多地消费,由此也给8月份新盘入市的定价带来更大压力。预计8月份楼市竞争将更加激烈,“价格战”即将点燃。
中原领先指数系统数据显示,7月,北京、深圳的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继续呈小幅下跌,其中北京已是连续第四个月下跌;上海、广州和天津的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则继续小幅上升,但涨幅进一步收窄,环比涨幅均未超过1%。中原报价数据显示,近期二手房业主调低报价的比例持续上升,反映出二手房价格松动现象有所扩散,预计第三季度会有更多城市指数出现下跌。
“链家地产”分析师张月告诉记者,目前二手房业主已开始主动促销,二手房的议价空间也在增大。统计显示,在6月份新增挂牌房源中,大约有25%的业主调低出售底价价格,其平均总价降幅约为10万元至20万元,平均降幅为7%。7月份的二手房市场议价约扩大了5%左右。
21世纪不动产认为,随着北京楼市价格的松动加速,未来北京二手房价格将继续下降,但幅度有限,房价大幅降低的可能性较小。上海、深圳二手房价格下调已成事实,未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而一些二线城市,如成都、青岛价格已多月持平,未来空间有限,房价将在一个相对平缓的水平上运行。
预期 调控高压将引爆“价格战”
尽管楼市已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但自7月份以来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到住建部、银监会等部委“楼市调控仍将持续从紧”的声音一再被强调。其中,在8月1日结束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央行强调,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会放松。
央行表示,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将按照关于“房地产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的要求,进一步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督促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及时发放贷款。
与此同时,针对房价上涨过快二三线城市新一轮的限购名单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政策压力下,广州郊区、廊坊及其下属市县、上海、深圳、近期分别出台了“限价令”或升级此前版本的限购令。有分析师认为,各地限价限购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均着眼于当地市场未来的上涨压力。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房价不出现剧烈回涨的情况下,政府再次出台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代表无新政策出台,执行层面政策类似于行业规章、操作规范等可能还会继续加码。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分析说,如果说上半年更注重抑房价,下半年将更注重抓保障。在楼市持续降温、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成交低迷、价格涨幅趋缓、少数城市价格微跌等综合情况下,政策面进入密切观察期,重在落实已有政策,“政策底”隐约可见。他表示,目前开发企业资金面持续紧缩,未来促销压力大增,预计三季度楼盘促销的现象将越来越多。
“链家地产”分析师张月认为,未来随着部分二三线城市被“限购”,二三线城市房企的压力将增大,在调控重压之下“价格战”很可能一触即发。
香饽饽沦为"鸡肋" 深圳双拼户型遇尴尬
曾经备受欢迎的双拼户型,在目前“限购限贷”政策下沦为“鸡肋”。记者近日走访深圳一些在售楼盘和地产中介公司发现,目前深圳双拼户型陷入置业者买不起,改善型及型买家又没资格买的尴尬境地。
双拼户型曾经是“香饽饽”
事实上,双拼户型是开发商为了规避政策而诞生的一种楼市独特现象。早在2006年5月29日,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其中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然而,不少开发商为了提升楼盘整体品质,打造豪宅概念,以满足客户对大户型单位的需求,应运而生了双拼户型。据业内人士介绍,深圳市场在售的双拼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按两套房的格局来设计户型,另一种则是完全按一套房来设计。前者只需稍微调整一下装修等细节就可以拆分成两套房子进行销售,后者则要伤筋动骨整修才有可能进行分拆。但共同特点是这种双拼户型有两个房产证。
然而,随着国家今年楼市政策密集出台,尤其在“限购限贷”政策影响下,目前双拼房从以前的“香饽饽”沦落成了“鸡肋”。日前,记者前去龙华在售楼盘合正原著采访。该楼盘正在销售二期单位,主要户型包括了128平方米、143平方米以及162平方米等大户型。这里的售楼小姐带着记者参观128平方米、143平方米等不同户型。记者询问在深圳已经拥有一套房后,是否可以在这里购房?该售楼小姐无奈地表示:“我们这里128平方米和143平方米户型都是两个房产证,如果在深圳有一套房产,按照规定不能购买第三套房了。”她介绍,近期有很多看房客户,但由于不少客户都拥有一套或者两套房,不具备购买资格。而在梅林的四季山水二期,由于大部分单位也属于双拼户型,此前这里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双拼户型,估计早已经卖完了。
改善型需求被抑制
据悉,按照深圳限购政策,深圳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两套住房;对能够提供在本市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住房。此外,限贷政策也阻碍了不少改善型买家入市。
家住深圳中旅国际公馆的杨先生近期一直在看房,希望选购一套小户型让老家父母来深居住。“这段时间看了不少楼盘,不是因为限购不满足条件,就是因为贷款的问题。”杨先生苦恼地说。按照规定,如果他要购买二套房必须首付六成,但目前深圳房价差不多2万一平方米,即使是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也要120万,“还不算银行近期屡屡提高房贷利率。”杨先生直言,目前购房成本太高,暂缓了购房计划。深圳地产评论人士半求介绍,目前深圳双拼户型处于“卖不动”境地。一些属于三拼的别墅,更是难以销售。他认为,只有等待限购令取消,深圳的双拼户型才有望重新热销。
而在二手房市场,双拼户型同样不受欢迎。不少地产中介公司表示,一些双拼户型员工都不愿意代理。世华地产某区域经理介绍,二手房按照评估价征税实施后,深圳二手房市场交易惨淡,公司很多置业顾问主要向客户推介周边城市的新楼盘,“推销深圳二手房的热情都不高,更别提双拼户型的二手房了。”她介绍,即便是在售的新盘,双拼户型也不受欢迎。“面积都在120平方米以上,即使是手中拥有‘房票’(具备购房资格的客户),按照首套首付三成,二套首付六成计算,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中联地产市场分析师叶蓉介绍,由于“限购限贷”因素,深圳楼市改善型需求被抑制。今年上半年,就二手房而言,成交面积90平方米以下物业比重达到84%,大部分顾客是刚性需求。对于双拼户型这类大户型,更是陷入置业者买不起,改善型及型买家又没资格买的尴尬境地。
上半年珠三角主要城市楼市全扫描
尽管住建部关于二三线限购城市的名单迟迟未公布,但房地产江湖早已风声鹤唳,任何有关限购的小道消息都刺激着开发商的神经。
近,中国 指数研究院分析了100个城市的房价数据后认为,有10至20个城市或将纳入新一轮限购范围,珠海、惠州、韶关和湛江等广东城市赫然在列。不少地产商担忧,珠三角大部分未限购城市都在“楼价上涨过快”的范围,可能会全面限购。
从珠三角的情况看,在广州、深圳、佛山率先实行限购后,大量性资金从限购城市流向了非限购城市,导致珠海、中山、江门、东莞等城市上半年楼价都出现了。业内人士预测,珠海、中山、东莞,甚至江门、惠州都有可能被纳入限购的范围。为此,记者对珠三角多个城市上半年的发展进行全面调查。
非限购城市
东莞
房价、成交量双双高增长
大量中大户型和豪宅入市,刺激房价大幅上升
多家地产研究机构数据表明, 今年上半年东莞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据东莞市房地产业协会透露,上半年东莞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约275万平方米,同比上涨约50%。住宅成交金额约225亿元,同比上涨约74%,住宅销售均价达到8181元/㎡,同比上涨17%。
据业内人士分析,自2010年10月以来,东莞房价持续9个月在8000元上下徘徊,说明房价已达到一个相对的高位,下半年的推货,也是有众多的别墅和豪宅项目,如果不采取措施,不排除全年的成交价格冲破政府的房价控制目标。
原因:
1、2010年因市场供应不足,使相当一部分需求被压抑,这部分需求随着2011年上半年供应的放量而出现释放。
2、受可能限购传言的影响,开发商提早推盘,购房者仓促入市,使3~5月份成交量节节攀高。
3、广深限购,东莞不限,使大量广深客涌入东莞,支撑楼市成交。
4、上半年市场供需均以中大户型和豪宅项目为主,中小产品供应短缺,导致成交价格增幅十分明显。以万科棠樾和凤岗大运城邦为例,深圳置业者约占了70%~80%左右。
5、不少项目推出非毛坯单位,也拉升了整体成交均价。
江门
房价增长25.9%,位列珠三角之首
房价已超警戒线
根据江门市住建局官方网站的网签数据,今年上半年,江门(城区) 一手住宅共成交4943套,同比猛增45.3%。 对比之前几个月,3月份市区新取得预售证新房972套,4月份1287套,5月份1088套,6月份260套,7月仅136套,6月、7月共取得预售不超400套。由此可见,政府方面正通过放缓预售审批速度的方式,从源头上对房价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
上半年成交均价6492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5.9%,位列珠三角之首。而江门城区今年的房价控制目标为6203元/平方米,超越警戒线289元/平方米。8月1日起,江门开始“限外”,但这并不排除“限购”。
原因:
1、不少地产商,借江门非限购的契机,加大宣传,吸引外来客。
2、港澳以及海外华裔、广州、佛山等周边城市或自住的外来客增多,热钱大量涌入,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江门市区的房价。
中山
房价升17%,创历史同期新高
装修单位大量出现,提高了成交均价
根据合富置业中山市2011年1-6月房地产市场报告,上半年成交均价6024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7%,创历史同期新高。
上半年,楼盘成交量在周边区域保持领先水平。上半年中山市商品住宅累计成交28367套,面积322万平方米,金额19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4%、4%及22%。由此也反映出房地产增速迅猛,逆势攀升。以季度为例,中山市房地产增速为47.71,GDP增长速度为13.04,增长指数为3.66,高于指数的正常比值3倍多。
原因:
1、外来品牌发展商的项目大幅度增加,带来了房屋方面的配置改变,装修单位大量出现,提高了成交均价。
2、周边城市限购,也为中山带来了不少外来的客和自住客,这部分外来买家在上半年占了四成的消化量。房地产业人士植建军表示,从3月份起,中山楼市在价格上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到4月份,城区的楼价平均已突破了7300元/平方米的水平。
惠州
新房均价4576元/m2,升14.1%
刚需为主,性购房逐步离场
惠州市房产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惠州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惠州商品房成交价格为4576元/m2,同比增长13.38%,商品住房均价4378元/m2,同比增长14.1%。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成交价各月均价均超过4000元/m2,值甚至突破5000元/m2。
1-6月共有13893套新房成交,总面积156.95万m2,同比上涨19%。上半年商品住宅的销售量较为均衡,120m2以下的住房成交量占全市销售总量的五成以上,这表明市场中的购买主力仍以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为主,购房需求更加理性。
由于近期市场销售形势不好,开发企业放慢了上市的节奏,预计下半年新增供应量会下降。
原因:
1、上半年自住性和改善性需求逐步增多,性购房需求下降,尤其在5月、6月性需求得到很好的抑制。
2、上半年惠州商品房新增上市供应较为充足,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购房需求。
3、惠城区仍是成交的主要市场,商品房成交价格较高,是拉升全市均价的重要因素。
珠海
新房11028元/平方米,
涨8.47%
成交虽下滑
房价依旧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示,珠海上半年,新建住房价格为11028元/平方米,比2010年价格上涨8.47%,与年初政府所承诺不会超过11%的大限越来越近。今年上半年广州一手房价涨幅不到2%,而珠海上半年涨幅已是其4倍之多。
住宅销售面积方面,上半年成交面积为104.0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滑7.46%。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在“二、三线城市也限购”的风声紧逼下,房价已然牵动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敏感的神经。许多业内人士也预测,如果楼市调控政策继续收紧,珠海估计也难逃“限购”行列,房价或将迎来拐点。
原因:
1、地价涨幅高,拉高房价。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公示的数字显示,今年二季度,综合地价环比涨幅前十位中,珠海二季度地价涨幅“第二”,仅次于深圳。
2、房地产开发热,推高房价。据市统计局日前公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91.02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前5月,已经达到54.3亿元,比2010年同期的32.4亿元,增幅为67%。而住宅施工及竣工面积分别为107万平方米及125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57%和54%。
限购城市:
广州
房价上涨不足2%
调控显威力,房价缓缓下滑
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数据,上半年广州十区网签27034宗,成交面积303.3万平方米,宗数和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两成以上,其中外围花都、番禺三区合计占比超过五成。
但从房价看,上半年广州十区一手住宅均价为13168元/平方米,和去年同期的12918元/平方米相比,上涨幅度仅为1.9%。因此,在今年上半年一手住宅均价涨幅低于2%的情况下,要达成今年全年涨幅低于11%的目标应该没问题。
从上半年区域成交情况来看,六区一手住宅均价达1870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9.3%;成交面积为16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新四区与二县市一手住宅均价则为805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6.44%;成交面积为283.1万平方米,同比涨幅为52.0%,占广州十区二县交易面积的比例为63.7%,比去年同期的比例53.6%多了10.1%。
原因:
1、限购令出台,遏制了相当一部分客户的需求。广州市十区楼市的买家基本都是和有换房需求的自用买家。
2、上半年涨幅收窄亦得益于郊区盘。六区上半年较为缺货,高价盘成交比例少。而花都、番禺、南沙等郊区盘预售量较多,从而拉低了整体成交均价。值得注意的是,区楼盘价格仍然高挺,6月份,天河楼价约为25746元/平方米,越秀为24335元/平方米,荔湾为23019元/平方米,和今年1月份相比大致持平。
深圳
成交均价19544元/㎡,16.64%
供应量剧减,房价难降
据中国 指数研究院公布的信息, 2011年上半年深圳总成交面积137.25万平方米,同比上涨8.47%。成交均价涨幅位居,达到16.64%。
由于2011年初,深圳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小幅滑落,价格上扬。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量虽环比大幅下滑,但是同比2010年2月上涨70.92%。3月,由于对限购政策的预期及传统旺季的影响,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量超过20万平方米。4月则步入下行通道,成交量下跌速度较快;4月深圳商品住宅价格小幅上扬,达20295元/平方米。5月深圳楼市多个楼盘促销,成交量大涨50%以上,接近去年同期水平。5月商品住宅均价则大幅回落,降至23个月以来水平。6月深圳住宅成交量小幅下滑,而均价虽有回升但未达到18000元/平方米。
原因:
1、深圳新房供应量逐年减少,传统的“关内”已很少新盘,供应量剧减,房价也节节攀升。此外,“关外”总体供应量也不大。
2、深圳上半年以来商品房成交以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宅为主,豪宅成交量大幅减少,并且新楼盘中豪宅入市量的减少,房价出现环比下降并不意味着深圳整体房价已进入下降通道。
佛山
量价齐升,房价涨14.83%
限购后成交折半
上半年,我市五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398万㎡,同比增长18%,而成交均价为8217元/㎡,环比微增0.16%,房价快速上升势头已被控制,禅城、三水甚至出现微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五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增长仍为14.83%,增幅较大。
从1月份到6月份,佛山楼市就如坐“过山车”,从一路向上“攀顶”,3月下旬开始突然向下“俯冲”,直至6月份,还在继续“俯冲”,市场感受到了强烈的调控压力。季度佛山五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62.69万㎡,到第二季度就急转直下,仅171.19万㎡,跌幅为34.8%。
数据显示,季度佛山五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62.69万㎡,到第二季度就急转直下,仅171.19万㎡,跌幅为34.8%,是5月、6月,每月成交仅40万㎡,成交折半。
随着楼市的走动,土地市场也从5月份开始缓缓启动,进入6月份,推地渐渐正常化,但普遍以底价成交,土地市场仍然呈低迷状态,品牌地产商还不敢拿地。
原因:
3月下旬开始,市场一片观望,然而也有部分楼盘逆市而行。3月底至4月初,保利上城、万科城、东海国际、万科金域华庭等镇街盘推货。由于这部分楼盘以中小户型为主,又以低价入市,颇受欢迎,在限购环境下开售当日销售普遍过半,这给悲观的市场打了一支镇定剂。
“五一”,禅城区部分楼盘也开始行动,保利香槟花园、碧桂园城市花园等楼盘开始推货,价格为7000多元/㎡~90000多元/㎡,较具吸引力,销售理想,而其他坚守价格的楼盘,销售仍然不畅。“五一”后,更多楼盘加盟推货阵营,依云水岸、保利东湾等楼盘开始大量推货,不少楼盘还推出特价单位,市场氛围打破沉静,佛山楼市“动”了起来。